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

发布于2023-03-24 09:25:08
268 浏览 · 0 评论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1张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照片之一,画面清晰,细节丰富。唯一的问题是他要完成曝光,需要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对静物拍摄来说,问题还不算太大,但在拍摄人像时,被摄者的体能将会面临巨大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照片里的人物含有站姿?胶片时代的到来,使得曝光时间缩短到了数秒,但代价是曝光完成后的漫长等待。你需要把底片送到照相馆。并在七天后才能看到自己是否被定格在了某个奇怪的瞬间。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都知道是数码相机终结了这种糟糕的体验。但实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一家公司向胶片时代发起了挑战。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2张

胶片的冲印周期之所以如此之长,是因为胶片曝光后仅仅形成了肉眼不可见的现象。底片的感光材料卤化银在相机内曝光后会发生还原反应,是在暗房中用显影剂将还原反应放大。在经过停影剂让反应停止。以及通过定影剂让胶片不再感光,并冲洗掉未感光的卤化银,我们才能得到影像。之所以这一影像极为反常,是因为卤化银感光后产生的还原,银成黑色,光照越强的部分,还原银越多,自然也就越黑。在摄影中,这种影像被称为负像。技术员需要基于负向再次曝光,重复上述显影、定影、冲洗等步骤,才能获得我们最终需要的照片。了解了上述内容,我们就大概知道,从按下快门到拿到照片中间到底有多长的路要走。但上世纪中叶突然有一个人宣称他能把整个暗房装进你的相机,从拍照到出片只需要一分钟。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3张

这个人的名字叫埃德温兰德,此时的他正运营着一家员工规模上千的化工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宝利来。虽然措辞听起来格外高调,但兰德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热衷于口出狂言的企业家,他确实做到了即时显影。宝利来依旧采用了卤化银作为胶片的感光材料,并把显影剂与定影剂做成了试剂包,封装在相册的一端。一旦曝光完成,就在出片时,通过相机的滚轴压迫试剂包,并均匀的涂抹在底片上。但如果止步于此,它确实可以即时显影,但得到的会是负向。所以宝利来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张胶片滚轴压迫试剂包后成三明治结构。在显影与定影的同时,宝利来自研的试剂还会使副片中未曝光的卤化银迁移至上方,形成正片,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一分钟。反应完成后,撕掉副片即可。这就是宝利来第一台即时显影相机,兰德九五相机,而这种胶片也被称为弗拉片,此前并未涉猎摄影器材的兰德之所以突发奇想,是因为热爱摄影。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4张

二战即将结束。而当时宝利来百分之八十七的订单都来自于军方。为避免大规模裁员的惨剧,兰德选择投资新业务来增加营收。此前,作为供应商的兰德缺乏零售经验,但好在产品足够新颖,原计划一个月卖完的五十六台兰德九五相机仅在开售当天下午就被一扫而空。截至一九五三年,共计卖出了九十万台九五相机,这大大超出了宝利来年销五万的预期。借助于此,公司再度盈利,大规模裁员得以避免。但宝利来并没有高枕无忧。至少在眼下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照片在窗边暴晒会让影像逐渐消失。同时由于不像传统相机,照片褪色了,还有底片可以重新冲印宝丽来的影像褪色问题就变得格外致命。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5张

由于技术限制,宝利来只能亡羊补牢,推出了另一种药水,以供用户涂抹在正片上,防止照片退色。而为了这层药水能够干得快些,用户则会来回煽动照片。在兰德眼里,这一切都导致拍照这件事情过于繁琐。在他心里,相机一直有一个确定的理想形态,而这一形态包含了三个条件。首先,它必须能像钱包一样装进口袋。其次它必须是一台单镜头反光相机,最后它必须一步成像,从按下快门到出片,无需额外操作。在单独来看,第一点,即便在当时也不算太难,因为一些傻瓜相机的体积已经控制的相当不错了。但它与第二个要求几乎有着不调和的矛盾。在当时,小型相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属于旁轴相机。即取景框的光路与胶片感光的光路相互独立。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6张

这在拍摄远景时问题不大,可一旦进入到中近景,取景框与镜头的角度差异就会放大。这会导致最终成像偏离创作者的意图,单反相机则不存在这类问题。通过增加反射镜将进入镜头的光线反射至相机顶部,再通过五棱镜的多次反射,使取景器与胶片曝光的光源一致。但反射镜会导致机身变厚,尤其是这块五棱镜将会使相机彻底与轻便小巧的目标绝缘。宝利来的工程师显然也认为,在相机上加装五棱镜不可取。于是他们决定在五棱镜上盖一台相机。如此一来,在理想状况下,光线从镜头进入机体,并在背部成像,经过多次镜面反射,即可在观景窗看到影像,同时将相纸放在底部,曝光时,将下方双侧平面镜升起,即可完成曝光。但显然,情况并不总是理想。如果按照上述方式落实光线经背部反射与底部的镜面夹角将接近九十度,它意味着光线几乎会原路返回,而不是进入观景窗。这当然可以通过改变背板斜率并增加背板长度来解决,但这会带来相机体积增大的问题。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7张

并且即便如此,你在观景窗看到的也只会是最终相片的局。这是因为与相纸感光区域同尺寸的,像对于顶部的凹面镜来说,实在太大了。这样一来,费尽周章的单镜头反光又失去了意义。因为用户在观景窗中的所见,依旧不是最终的所得。这个问题听起来并不难解决,把底部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将光线聚集,从而使得大小与顶部的凹面镜匹配即可。但这会增加底部反光模组的最大厚度,进而使得曝光时原本已经完成的对焦画面再次聚焦。所以宝利来的工程师最终选择了菲尼尔反光镜,通过镜面螺纹来改变反射角度以及实现聚光,同时也几乎不增加模组的厚度。但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菲尼尔镜在这一场景下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因为更粗糙的镜面会带来更多的杂散光,而另一个则是这一场景下的菲尼尔镜会导致彗星相差。前者意味着你在观景窗中看到的影像会像是开着灯看投影。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8张

后者意味着你看到的点会变成这样。所以工程师团队通过增加光缆等方式,减少杂散光影响,又引入当时的计算机计算绘制,并调整上方凹面镜和凸透镜的曲率,并最终解决了相差问题。但是到这里,仅仅只是解决了光路问题要做的兰德所说的一部出片,还有一段的距离要走。当你按下拍摄按钮,相纸盒自带的电池包开始供电。后方的磁保持继电器开始运行。产生的磁场性侧方波感。拨杆传动,关闭快门和感光元件。同时,转换触点。从后方电路发出指令,经由侧方线缆传递至底部电路。最终抵达相机后方,驱动马达。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9张

马达驱动齿轮是原本卡住的传动杆,被弹簧推进向前,从而推起菲涅尔镜露出相纸易被曝光。同时撞开原本闭合的元件,使马达停止转动。并传递信号至继电器,使其断电磁力消失,弹簧推动拨杆打开快门开始曝光。同时,感光组件开始充能,充能时间对应用户通过上方波轮预设的曝光时长。当充能完毕,继电器重启快门,关闭触点,再次转换马达,驱动齿轮金属钩,将曝光完成的相纸推至前方滚轴、遮光器等三个药包被压迫均匀涂抹至相纸,直至推出机体。同时,传动杆被退回原位。菲涅尔镜落下,带动相纸计数器计数,闭合元件,还原马达,停止,快门再次打开,本次拍摄完成,下次拍摄就绪。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点五秒之内。接下来的一分钟,这张复合数十层的相纸将逐渐显影带给我们一种近似拆节日礼物的微妙体验。s x七零的研发费用众说纷纭,大多数资料指向了五亿美元。

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都把图像存哪儿了-第10张

这一数字根据世界银行的美国通胀率换算,这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五至四十亿美金,这也成了很多商业评论员唱衰宝利来的重要原因。但市场显然并不赞同这些评论者。资本市场层面,s x七零将宝利来的股价推向了巅峰,而消费市场中它也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几乎是一个符号,无论是安妮沃霍尔还是黑泽明,都对他青睐有加。s x七零凝聚着当时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领域最尖端的技术。二零二三年的我们,或许不会再为这些感到惊叹,但它就像一枚火。并隔着彼时完美主义者的智慧。

支持一下~
0 收藏

评论
我也说两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