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情感,才能让人感知到平等

发布于2023-02-28 13:49:47
450 浏览 · 0 评论

只有情感,才能让人感知到平等-第1张


孝顺,是爱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孝顺,并不是爱。


我的一个朋友,特别怕她爸爸,现在30几岁的她,见到爸爸还是很害怕。平时在家,她和爸爸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是爸爸用领导的语气和她谈话。比如,每次节假日回到家(她在外地工作),不管有多晚,都要和爸爸“汇报”完这段时间工作上,以及个人问题等事情,才能休息,而且一旦说话时表现出漫不经心,还会被指责,甚至对她大发雷霆。她和我说,现在自己对爸爸的顺从就是因为怕,并不是爱。


她感觉爸爸不爱她,她也不爱爸爸。


可见,有些孝顺,未必就是爱。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孝顺不是爱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说说。


01

力量维度和情感维度,

是人性坐标体系的两个维度


武志红老师认为,“人性坐标体系”,是我们理解自恋、情感、权力,以及能力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人性坐标体系”呢?


只有情感,才能让人感知到平等-第2张


根据上图我们看出,纵轴的力量维度,我们可以理解为自恋维度、权力维度,以及能力强弱维度;横轴的情感维度,我们可以理解为关系维度,道德维度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人性的分化时,比如怎么和父母相处、什么样的伴侣更适合自己,以及怎样和领导或同事相处等等,都要考虑到这两个维度。


就像在工作中,对于领导,我们考虑更多的是领导的力量维度,也就是自恋维度,但如果领导和自己的关系维度也很近时,那么在情感上就比较亲密,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就比较舒服。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维度用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


我前面说到的朋友,之所以和爸爸的关系不亲密,且感觉不到爱,就是因为他们之间在情感维度上比较弱,也就是关系不密切。


如果他们可以在两个维度上都有所拓展,特别是关系维度,那么他们之间的情感就会加深。只是这样的“拓展”需要双方一起来完成的。


02

只有情感,

才能让我们感知到平等


当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自恋和权力维度时,孩子就会害怕父母,也很难和父母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武老师对此分析到:


如果用这个坐标体系来分析,那就是我们常常特别在意力量的自恋维度,而对于情感的关系维度,感知不够深。单纯从视觉上看,我们只在乎纵轴,纵轴的特质是分高低。我们不太在乎横轴,而横轴的特质是平等。只有情感,才能让人感知到平等


就像我朋友的爸爸,总是以“我是你爸”这样的权威感来和她对话,那就说明,她爸爸是一个特别在乎自己是否说了算的人,即特别自恋,注重权力和力量的人。


这样的父母有很多,爸爸推崇地位,妈妈喜欢控制,这就是很多孩子看似孝顺父母,但并不爱父母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孝顺,只是孩子习惯帮助父母维护自恋的状态而已,因为孩子内心很少感受到情感的链接。也就是说,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缺少尊重和平等。


当父母只注重纵轴的高低时,就像在走一条狭窄的独木桥。


但如果父母能够看到这个关系维度时,他们就可以走出自己的全能自恋感,慢慢进入到关系维度的情感中。


03

真正的孝顺,

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


前面说了,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多表现出力量的自恋维度后,就会让孩子有距离感和恐惧感。


有人会说,孩子长大后有力量了,就可以和父母“平起平坐”,但是,能够活出力量感的孩子不多。


就像我这个朋友,她步入社会多年,对父母,特别是爸爸仍然害怕,可能是习惯了,抑或是自身力量太弱,而这样因怕而顺的做法,就不是真正的孝顺。


因为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


其实,上述情况,源于父母只顾维护自己的自恋,没有呵护好孩子的自恋而导致的结果。


当孩子从小习惯围绕抚育者,特别是妈妈的感觉转时,就会忘记自己的感觉,也不会尊重自己的感觉,进而失去自我。


我那个朋友,她看起来工作能力很强,但和她进一步接触,会发现她特别在乎他人的评价。


渴望得到他人认同,是正确的,但过于在意,就会没有自我,是不正确的。


她顺从父母,除了怕,还有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包括外界对她的认可。作为二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还有个自恋感超强的父亲,她唯有尽力“优秀”,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而这就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可见,很多孝顺,本质是自恋、权力和力量的表达,却被我们说成是关系、情感和爱,这是一种倒错。


04

一个人从自恋维度发展到情感维度,

才是人格的重要发展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双方一起成长的过程。


父母拥有完善的人格,才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尊重孩子的感觉很重要。


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刚出生的孩子天然地在自恋维度上,所以他们对力量的强弱和权力的高低非常敏感。但随着感知到抚养者,特别是妈妈的爱后,就开始感知到关系的维度,这时就开始体验到爱。这时,就需要父母,特别是妈妈,尊重孩子的感觉,在呵护好孩子自恋的同时,还让孩子感知到尊重和平等的重要性。


我这个朋友,小时候缺少父母足够的关注和爱,长大后依然如此,所以才会格外在意外界评价。如果她的父母,特别是她爸爸可以改变对她的强硬态度,或许她的孝顺就变成了真正的爱。


其次,作为子女,不要做一个愚孝者。


把父母的话当“圣旨”的子女,有很多,但这样的做法未必是真正的孝顺。子女要学会拒绝,敢于为自己发声。


就像我这个朋友,她要摆脱对爸爸的恐惧感,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为自己发声,对于她来说,这个应该很难。但是,如果一味地怕下去,她就会忘记自己的感受,进而很难和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因为深度关系的建立,是需要彼此的真实。


当然,这里并不是在鼓励子女不孝顺父母,而是强调认清自己的做法是否有问题。如果我们在表现孝顺的时候,内心有不适感,就说明我们在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需要好好审视。


再次,父母和孩子一起扩大整个坐标系的面积。


前面说到,“人性坐标体系”包括力量维度和情感维度,而情感维度是感知到爱和平等的关键。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链接,就会让孩子感知到更多的爱和平等,那么孩子自然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同时,父母的力量维度并未消失,而是随着情感维度展开,心胸一下子也会变得宽广,这时横轴和纵轴的分数值都能展开,这样整个坐标体系的面积一下子会变大。


父母“人性坐标体系”的面积在变大,孩子的自然也会增大,而这就是一起成长。


写在最后


武老师说:“一个人从只在乎力量的自恋维度,发展到真正在乎情感的关系维度,这是一种人格上的重要发展。”


这说明,当我们活出纵轴的情感维度时,不仅可以拥有自信,不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还可以拥有平等和真挚的爱,不再觉得孤独寂寞。


其实,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组成的“人性坐标体系”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还适用于伴侣关系,以及其他亲密关系。


人性是复杂的,但理解透这个“人性坐标体系”,就会活得真实、自信和自由,因为这一理解力,比爱恨的情感能力更重要。

支持一下~
0 收藏

评论
我也说两句

推荐阅读